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履职依据 / 政策解读

《拉萨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25-01-14 17:20
来源:拉萨市交通运输局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2024年拉萨公交公司分四批实行了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 现今拉萨市公交线网优化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共涉及36条公交线路的新增、调整和取消。现将《拉萨市公共交通规划》核心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背景

近年来,拉萨市公共交通取得长足发展,拉萨市公交线网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形态清晰的中心放射结构,很好地耦合了拉萨城市形态和居民出行需求。公共交通为拉萨市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居民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客观上为拉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拉萨公交同时面临着诸多严峻问题。其中以公交场站建设不足、部分公交线路合理性不足、公交客流下滑、公交运营效益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就本质而言,目前拉萨市公共交通的线网、设施和服务与城市发展存在脱节,公交服务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品质需求。

在上述背景下,为提振拉萨公交发展态势,提升公交出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当前拉萨市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弥补以场站为主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开展本次规划。

本次规划定位于面向近期实施的建设型规划,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思路,为在短期内有效促进拉萨市公交线网完成分区分级调整、缓解场站突出矛盾提供支撑,并为中远期发展做好前瞻性准备。将中远期场站落入国土空间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发展策略

以公交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提质增效”,重构拉萨公交线网结构和服务体系。针对现状问题,具体包括线网、设施、运营、智能化、配套政策五个方面。

(1)结构优化,重构线网

以耦合出行需求、提高线路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从结构上对公交线网进行优化,重构公交线网。包含线路层次结构和线路组织结构两个方面。

(2)弥补短板,强化设施

弥补站台、场站、补能等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短板。重点加强场站对线网布局的支撑能力,保障线网重构可落地、可实施。针对场站供给不足、缺少核心区中心场站的突出问题,兼顾可实施性和长远发展进行分期规划。

(3)运力聚焦,强化准点

聚焦准点率低的典型运营问题,在线网优化、设施建设的支撑下,整合、集中客流走廊运力,适配不同走廊需求,打造高频率、高准点、高速度公交线路。

(4)智慧赋能,优服优管

弥补智能化、信息化短板。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提升面向公众的公交信息化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提升管理端的线路规划水平和日常运营调度水平。

(5)完善政策,持续发展

完善的配套政策是保障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底层保障。针对拉萨现状情况,重点从运营补贴方面和场站配套建设两方面提出公交政策发展建议。

三、线网规划方案

(1)线网层次结构设计

公共交通相关国家标准对公交线网层次做出了相应指导。《公共汽电车线网设置和调整规则》(GB/T37114-2018)中将常规公交(不含特色多样化线路)分为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线四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中将常规公交分为干线、普线、支线三级结构。

考虑到拉萨市的实际情况,本规划对典型的“快、干、支、微”四级公交层次进行简化,规划拉萨公共交通“快、普、微”三级网络。

公交线路分级模式图

(2)线网空间结构设计

根据拉萨市现状公交OD分析可知,拉萨公交出行呈典型强中心放射形态。三分之一的公交出行与核心区相关(起终点一端位于核心区内部),核心区呈现强中心。其余外部组团均主要与核心区直接联系,外部组团间联系较为有限。

从尊重城市形态、客流分布、线路自然生长规律的多重角度综合分析,拉萨公交线网构建应以“先放射,后中心,多区协调,场站互动”的思路进行构建。

首先以外围组团为分析单元进行相关公交线路优化调整,针对各组团特质制定分区分级策略,完成各组团与核心区的联系线路和各组团内部线路的优化调整。而后以各组团与核心区联系的放射型线路为基底,补充构建核心区线路。在构建各组团和核心区线路时需结合实际情况与外部线路统筹协调、互动调整,以系统最优的思维构建整体线网。

在线路规划过程中,需关注现状场站对线路布局的制约,对场站规划提出要求。在确认场站近期建设可行性后,对线路进行相应调整,实现场站与线路的良性互动,协同提升。

拉萨公交线路构建思路模式图

(3)线网规划方案

方案明确了各片区公交线网的发展方向,采用“从普线平铺,到分区分级”的总体规划思路。堆龙/经开组团和教育城组团的公交线路组织模式均从“低效普线覆盖”调整为 “内接驳+外干线”方式,有效降低了北京路、金珠路和纳金路上公交走廊重复;娘热/夺底组团采用“综合精简”的公交线路组织模式,精简了夺底路上的公交线路,重塑了U字形公交线路,保障线路两端进场;柳梧和次角林组团采用“线由优化”的公交线路组织模式,增加了线路覆盖,减少了线路绕行;城关核心区是拉萨市公交主要客流吸引点,采用“统筹协调”的公交线路组织模式,合并或取消了重复线路,截短了绕行线路。

拉萨公交线网分区调整思路

总体来说,本规划对拉萨市公交线网的结构上进行了层次优化,由普线平铺调整为快、普、支三级结构。常规线路平均长度从24公里有效降低至18.3公里,下降34%,线路平均非直线系数从1.72降低至1.58

拉萨市公交线路优化方案

四、实施情况

第一阶段

202425日对9路、10路进行局部优化调整,覆盖K02路;暂停营运K02路公交线路;33路、K03路进行局部优化调整。

第二阶段

2024430日对16路、25路、34路、K01路进行优化调整,新增K04路、W02路,取消17路、38路。

第三阶段

2024614日开通了W01路、W03路两条微循环线路试运行。2024619日对6路、19路、32路、L2路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取消22路、23路。

第四阶段

2024828日对4路、6路、7路、14路、15路、20路、27路、35路、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取消3路、5路、11路、12路、36路、K03路、新增W04路。

至此本轮公交线网优化工作圆满完成。

五、保障措施

(1)跟踪评估,动态优化

拉萨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并非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动态优化的过程。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跟踪评估机制,定期对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服务质量和乘客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这些评估结果能够及时揭露出公交线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6)健全明确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完善和落实公交优先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公交发展一定的倾斜,积极推动及引导公共交通出行。健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适应城市公共交通与区域公共交通协调发展的地方性的公共交通、停车、交通价格管理等法规和标准,实现政府依法管理交通和规范交通市场。

(7)拓展多元化的交通建设投融资渠道

鼓励公交枢纽、场站的复合开发。统一交通项目计划安排,近期优先保障城市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以及与提升城市区域地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使有限资金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8)优先保障交通项目用地

在符合生态保护政策的前提下,加强规划引领,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依据,以全域综合整治为技术手段,优先保障重要交通设施项目用地指标,保障交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规划文件:拉萨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责任编辑:季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